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歷屆資料整理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Taiwan Wetland Society)自2010年起,每年於盛夏4月舉辦「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搭起臺灣濕地科學研究人員對話與討論的平台,串起濕地科學與其他領域科學的連結,持續舉辦至今2024年已邁入第十五屆。以下是歷屆(2010~2023)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資料彙整。

宣傳海報

研討會主題

2010年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以「全球氣候變遷下臺灣濕地的未來」為主題,舉辦第一屆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搭起臺灣濕地科學研究人員對話與討論的平台,串起濕地科學與其他領域科學的連結,並於接下來每年持續以不同主題舉辦此濕地盛會,維持至今。歷屆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主題如下:

第一屆(2010):全球氣候變遷下臺灣濕地的未來

第四屆(2013):談濕地開發迴避、衝擊減輕與補償機制

第七屆(2016):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濕地參與與跨域合作

第八屆(2017):山海一線:談濕地的多樣性

第九屆(2018):健康濕地,城市永續發展

第十屆(2019):台灣濕地十年回顧—濕地的跨域溝通與明智利用

第十一屆(2020):濕地方舟,生態多樣性

第十屆(2021):濕地公約50年 - 臺灣濕地前瞻與回顧

第十屆(2022):濕地的永續利用與轉型落實

第十四屆(2023):濕地與氣候變遷調適及減緩

舉辦地點

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自2010年首屆在國立中興大學舉辦起,陸續在臺灣北、中、南各地輪流舉辦。累計至今已在臺北市舉辦6次,臺中市2次,嘉義市、南投縣及臺南市各1次。歷次舉辦地點如下:

第一屆(2010):國立中興大學,臺中。

第二屆(2011):中央研究院,臺北。

第三屆(2012):中央研究院,臺北。

第四屆(2013):國立中興大學,臺中。

第五屆(2014):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第六屆(2015):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第七屆(2016):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第八屆(2017):惠蓀林場,南投。

第九屆(2018):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第十屆(2019):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第十一屆(2020):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第十二屆(202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第十屆(2022):輔仁大學,臺北

第十三屆(2023):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初期以單獨舉辦為主,廣邀臺灣產、官、學、研各界與濕地有關成員參加,初期僅有2012年與海峽兩岸人工濕地研討會共同舉辦聯合研討會,促成海峽兩岸濕地科學首次深度交流。2016年更加入國家公園濕地研究成果發表會及海峽兩岸濕地保護交流研討會共同舉辦聯合研討會,研討會規模、參與人數及發表論文篇數均達到頂峰。隨後即固定與國家公園濕地研究成果發表會聯合舉辦,不定期與海峽兩岸濕地相關研討會聯合舉辦。

與會人數

自2010年首屆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至今,共有累積近1,800人次參加與會。其中自2015年起每年參加人數平均有300人,已成為臺灣濕地學界的重大盛事。

歷年研討會亦有中國大陸或外國濕地專家參加與會,除2012年及2016年與海峽兩岸人工濕地研討會聯合舉辦,有超過50外中國濕地專家學者與會外,2018年亦有邀請少數中國濕地專家學者參加,增加雙邊濕地研究交流及濕地經營管理層面的經驗分享。

發表數量

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的發表形式共分三種:專題演講(Keynote)、口頭發表(Oral)及海報展示(Poster)。專題演講由主辦單位邀請講者發表,口頭發表及海報展示則由與會者自由報名。

自2010年首屆臺灣濕地生態系研討會至今,共已累計650篇投稿篇數,平均每年約有60篇發表。以2016年第七屆有投稿篇數137篇最多,2012年第三屆有投稿篇數89篇次之,兩年因與海峽兩岸人工濕地研討會聯合舉辦,發表篇數大幅提升,增加海峽兩岸濕地科學交流。